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绘就人水和谐美丽图景

发布时间:2024-03-06 12:12:29  发布作者:安博电竞网站


  美丽城市,理应人水和谐。然而,内涝却是我国很多城市的顽疾。每到雨季,部分城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现象,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治理城市内涝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基本支撑,也是美丽中国、美丽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造成我国城市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分布不均、强降雨增多。主观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天然雨洪通道和滞蓄空间保护同城市建设之间缺乏统筹,降雨缺少消纳空间;二是防洪和内涝治理缺乏统筹,山洪入城、外洪顶托;三是城市开发建设重地上、轻地下,排水防涝历史欠账多,短板突出。

  因此,2021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建议》提出,要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其中,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对于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水平、建设人水和谐美丽城市来说至关重要,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将其作为2024年的工作之一。

  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必须站在排水分区层面总体考虑,从降雨产生径流到最终汇入江河湖海全过程,系统加强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应着重提升五大能力:

  在城市中,建筑与社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是雨水径流产生的源头,通过落实水弹性城市理念,采取渗透、滞留、调蓄、收集利用等措施,能够大大减少雨水径流产生量,降低径流峰值,延长径流排放时间,从源头实现雨水径流的管控,减轻排水防涝系统的压力。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要加强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环节的把控,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干湿塘等各类减排设施,从源头提升雨水减量能力。

  雨水管网是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应对低重现期的降雨,因其遭遇频率高。由于我国过去的雨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加上建设过程中存在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很多城市特别是老城区的管网实际排水能力距当前国家最新标准尚有差距。要继续加强雨水管网建设与改造,老城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对雨水管网进行提标改造,通过排水管道、泵站等设施联合,逐步补齐管网排水能力短板;新城区要对雨水管网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上应尽可能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上限要求,提升管网的雨水排放能力。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同一城市不同季节的降雨总量、强度差异较大,从技术经济综合效益考虑,雨水管网不可能按照最大降雨强度来设计。当实际降雨超过雨水管网设计标准时,需要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对超出部分的雨水径流来控制。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留白增绿,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优先利用天然坑塘、湖泊湿地、低洼地、园林绿地等,实现雨水调蓄功能;还能够最终靠及时调度管控,充分的利用城市里的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和开敞空间,临时发挥雨水削峰错峰功能,实现“一地多用”;对局部内涝风险较高而缺少地表调蓄空间的区域,可以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池等灰色调蓄设施。通过综合采取一定的措施建设调蓄设施,提升雨水削峰错峰能力,有效应对超过雨水管网设计标准的降雨。

  雨水径流经过管网汇集和调蓄设施削峰错峰后,最后要汇入城市中的河道、沟渠、道路边沟等排涝通道,向下游排放。要以排水分区为单元,评估分区内雨水径流量和水系沟渠的排水能力,合理规划建设排涝通道,提升行洪排涝能力。对于新城区,要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河道、沟渠、道路边沟等排涝通道,严禁城市开发建设侵占排涝空间;对于老城区,都会存在排涝通道填埋、过流断面不足等问题,要结合城市更新等有序开展排涝通道整治工程,采取通道恢复、拓宽、挖深等措施,确保行洪排涝能力达到一定的要求,对部分不具备拓宽或挖深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与排涝通道相连的调蓄设施,当排涝通道水位较高时,涝水进入调蓄设施,当排涝通道水位降低后,再将涝水从调蓄设施排出。

  各个城市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都有一定的内涝设防标准,当降雨量超过设防标准时,必须依据相关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而且,我国大部分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有欠账,补齐这些设施的短板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即使降雨量未超过内涝设防标准,可能也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各城市应依据自己应急处置需求,配备移动泵车、“龙吸水”等专业应急抢险设备,补齐防汛应急设施能力短板,提升洪涝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市政规划设计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主要是做城市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咨询、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城市环境规划规范等课题及标准规范编制工作。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

  近日,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重庆市首批14个“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已全部建成。截至目前,第二批15个“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已基本完工,进入收尾阶段。

  面对改造对象分散庞杂等诸多难题,红塔区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出系统性改造新模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共美。

  消防安全无小事,近年来,姑苏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强化小区消防设计,补齐消防基础设施短板。

  近日,从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获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兰花艺术展于2月29日至3月10日在重庆市园博园举办。

  学《条例》 守纪律——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党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