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源黄埔构建高质量教育谱系

发布时间:2023-12-19 11:51:59   发布作者:安博电竞网站

  近年来,黄埔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围绕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思路——“打造北部高地,补齐中部短板,提升南部品质”,加速布局教育版图,全面构建黄埔教育新谱系。

  2023年,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黄埔数字与智能化教育装备创新与应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黄埔区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广州市教育局合作共建“中外人文交流广州(黄埔)教育创新区”,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源。构建五级教研联动新机制,发挥全市首个“教师书院”作用,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数量居全市前列,2023年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3年12月13日,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育并举”深调研第三站走进广州实验中学,名校校长、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共聚一堂,交流探讨黄埔教育的五育融合发展之路。

  “黄埔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五育融合为抓手,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果。”在座谈会上,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陆优君介绍了黄埔区五育并举的情况。

  德育教育亮点纷呈。黄埔区建立17所“黄埔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20所红色教育示范校,组织并且开展280余场次系列生态文明主题研学和教育活动;创新国防教育形式,创建黄埔区少年军校,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被评选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推动“文化+教育+科技”跨领域提升,将思政课堂前移,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科技博物馆,邀请非遗传承人张伟潮、国防大学欧阳维教授上思政第一课。

  科技美育协作创新。黄埔区开展 “羊城学校美育节”系列活动;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展“黄埔区科普基地研学一日游”、“青少年实体机器人竞赛”、“科学技术创新”等科普竞赛活动;调动企业优质专业的科普资源,形成“1+1+5+N”科普进校园联动协作创新模式。同时,88所学校成功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

  劳动教育特色鲜明。沧联小学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沙步小学、黄船小学被认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劳动学科科研基地”,凤凰湖小学等12所学校被认定为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或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黄埔区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动高水平发展关键一招。在当天的座谈会上,8所中小学幼儿园就各自开展的五育并举特色发展状况作了介绍。

  当下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怎样的劳动教育才契合学生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副校长肖宇宁以劳动教育“四化”——基地化、课程化、生活化、家校社协同化为特色,阐述了该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以魔方农场、楼顶各班自留地、厨艺教室作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以航新种子谷国家航天育种科创中心、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以及科学城周边高科技企业作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学校魔方农场以“教育+农业”课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支撑体系,为学生提供航天育种、数字化管理的学习实践基地。魔方农场内科技设施有:智能虫情测报灯、AI 近景农情分析相机、物联网杀虫灯、土壤墒情检测仪、水肥一体机、微雾降温加湿器、远程控制遮阳保湿幕、雨水收集系统、光伏系统、智能视频气象站、远程控制自动微灌系统、水培ECO等。魔方农场采用智慧管理,通过连接系统与手机端、电脑端,实现数据监控及设备一键操作,监测室内温度、光照等数据,远程控制遮阳保湿幕、微雾降温加湿、水肥一体机等设备。魔方农场种植着“隆两优 143 水稻”、太空五彩椒、宇航 3 号番茄、航天花生、太空秋葵、太空高粱等品种,具有抗病、早熟、富产、优质等特点。

  “学校希望能够通过魔方农场,改变学生、家长心目中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让学生从中感受农业是高科技产业,在中小学生心里种下一颗长大后致力于奉献祖国农业事业的种子。”肖宇宁介绍,学校设计了《种子芯 禾下梦》学习手册,课程强调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项目式学习,提倡“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魔方农场为多学科融合提供载体,实现思政、语文、数学、生物、劳动、科学、物理、化学、美术以及信息科技和AI等各学科有机融合。

  好的教育是历史的沉淀,也是面向未来的利器。广州实验中学副校长李军广介绍了广实在科技和人文方面的教育创新,瞄准科技前沿,精心打造科技课程,同时,以人文课程铸牢广实课程教学体系的“精神钙”,借古项目,推进“双创”工作。

  广州实验中学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核心区域,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借助中新广州知识城科研院所多、高新企业多的优势,积极利用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等人才资源的独特优势,利用“中学 高校 企业 专业机构”的开放式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机制。目前已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广纳院”)、百济神州等区域内高新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依托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搭建特色研学路径与平台的同时,学校成立多元化的科创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活动,逐步打造院士领衔的广实精品科技特色课程。以纳米课程为例,已开设的课程有纳米器件、纳米生物安全性、纳米能源、纳米发光材料等8门课程。

  今年初,广实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签署馆校合作协议,在广实校园内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 和“广州实验中学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广州实验中学是全国第一家在校园内建设考古工作站的中学。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近年来逐渐重视体育的发展。校园体育如何能撬动全学科的发展?东荟花园小学给出了答案和范例。座谈会上,校长郭云海介绍了学校坚持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全力发展体育特色教育,以跳绳特色带动体育特色发展,以体育工作撬动全学科发展,以全学科发展实现“整体育人”。

  学校从运动兴趣、技能体能、运动品质三方面予以突破。让兴趣作伙伴,通过各类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打破学生对跳绳的畏惧,将跳绳成为每天上下学、娱乐锻炼的乐事;让兴趣作老师,跳绳有很多的花样和创编方法,学生利用基础的技术动作自发钻研,创新出属于自身个人的花样跳绳套路,让“死教材”变成“活教材”;让兴趣变为特长,让学生学会跳绳技能,中间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和不畏失败的精神,通过多级、多样的竞赛增强体质、提高品质。

  学校于2014年制定“金绳计划”,实施强腿工程。用一条小小的跳绳,练好学生的腿功,每月举行全校学生“云荟杯”1分钟跳绳比赛,以班级平均成绩为依据,颁发流动奖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激情。组建学校“云荟跳绳队”,让学生常年坚持训练,并取得了卓越成绩。通过跳绳项目的普及推广,带动学校体育工作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2016~2022年,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显示,学校合格率、优良率稳步提升,连续5年位列全区第一。2022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统测中创造了优秀率80.4%、优良率98.83%、合格率100%,2023年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优良率100%,成为广东省体质健康的标杆学校。

  教育是整体发生的,体育也非独立存在,学校尝试以跳绳项目为载体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美术课上学生画出最美的跳绳姿态提高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课上同学们“穿绳珠、打绳结”增强劳动本领,语文课上讲述一段“难忘的跳绳趣事”提升表达能力等,通过学科融合活动,积极践行跨学科学习,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近年来,国家提出“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倡议,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玉鸣小学副校长李薇阐述了该校如何通过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培育全面发展少年的实施路径。

  玉鸣小学的中医药文化课程秉承中医药学“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终极目的是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是培育学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心和恭敬心,是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让学生学习中医的仁爱之心、中庸之道、平衡之术,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是帮助学生提升身体健康、认识自我、善待自我,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在“天人合一”课程哲学的引领下,为实现“培养君子少年”的育人目标,对应“德智体美劳”五个育人方向 ,玉鸣小学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模块分为中医药与品德、中医药与智慧、中医药与健康、中医药与审美、中医药与实践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普及课程、提高课程、特色活动,有选修、必修,另外还分设中医药博物馆课程、中医巧手课程、中草药种植课程三个中医药特色品牌课程,共同落实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李薇举例道,中医药文化中既有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也凝聚着“中庸之道”“平衡之术”等深邃浩瀚的哲学智慧。中医药文化与智慧课程主要开设《中医药与科学》《中医药与数学》《中医药与英语》等普及课程,《中医药与诗词》《中医药与历史》《中医药与地理》等提高课程,组织“中医药诗词大赛、中医药地理知识竞赛、《医学三字经》诵读”等特色活动,培育学生“道法自然、学高才博”的核心素养,启迪学生“中庸之道”“平衡之术”的哲学智慧,筑牢学生的人生根基。

  “活动育人”是广大附中黄埔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黄埔广附”)的传统。黄埔广附副校长付邦在座谈会上表示,学校通过特色活动 “九节一坛”,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平台和支撑。“九节一坛”分别指校园合唱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狂欢节、班主任节、科技节、书香阅读节、语言文化节、数学文化节、英语文化节、博士讲坛等。

  “我校有许多学生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除‘九节一坛’外,只要学生有才华特长,无论是哪个方面的,都可以在黄埔广附找到符合表达、分享、交流的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付邦表示,学校每周三下午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学校还会开展一系列由学生创意和策划的主题活动,如国防教育、中考壮行、毕业礼等。

  付邦尤其提到,在智育方面,学校致力于打造“四高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高水平的优秀学生,打造高水平的学校管理和开发高水平的校本课程。其中,在培养高水平的优秀学生方面,学校专门有一个优秀学生学法体系研究,“对我们的一些优秀学生采访和调研,提炼出优秀学生的五大特征,有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旺盛的接受能力、有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付邦称,学校会把学法体系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助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

  此外,八十六中、开元学校和香雪山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了各校(园)在五育并举中的一些特色做法。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主任曹小恩从五育并举的方面出发,介绍了学校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特色做法,其中提出了积极搭建活动平台,打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开元学校于2023年4月创立学生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为贯彻该校“把最好的给孩子”这一教育方法的理念,通过开展国家常规课程之外的“5+2+2”特色课程以及多元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和学习机会,努力使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达到“行者无疆,元者无疆”的境界。

  香雪山幼儿园园长助理黄司殷介绍了该园领衔的广东省“新课程”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基于绘本的生活化课程实践研究”,课程组织主要以“绘本+”的形式来进行,课程实施路径主要遵循“绘”读生活、“绘”探生活和“绘”归生活三个阶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帮助幼儿在“绘本+生活”的场景下建构完整的学习经验。

  李盛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去,教育领域存在“重智、轻德、弱体、少美、缺劳”等问题。“五育并举”,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大而明确的指向规定,强育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当前,教育部门、学校等都在深刻把握五育并举的时代内涵,体系化设计“五育并举”落实机制。

  因此,本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尤其听完黄埔区教育部门以及优秀代表学校的情况介绍,我收获匪浅。大家都很努力地在探索“五育”怎么开发、融合,特别是在体、美、劳等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特色、有成效的尝试和实践。比如,黄埔区践行“五育融合”素质教育方法的理念,创新性地将“五育并举”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在德育上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在美育上调动企业优质专业的科普资源、形成“1+1+5+N”科普进校园联动协作创新模式,在体育上充分的发挥体教融合优势、打造一系列体育特色学校基地;东荟花园小学以跳绳为出发点,带动篮球、田径等体育项目协同发展的同时,撬动全学科发展、实现“整体育人”。

  毫无疑问,“五育并举”的目的是以生为本,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为此,推动“五育并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实现各教育要素间的有效衔接,将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素进行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五育融通;而不是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

  同时,“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部门和学校除了要注重学生在校的过程性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追踪、对比、分析、评价,这也是进一步检验学校教育是否成功、“五育”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

  听了8所学校的分享,我感觉都非常精彩。“五育并举”,应该围绕着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做顶层设计、配套措施、结果导向等。毫无疑问,黄埔教育在“五育并举”方面确实花了不少心思,在实效性、创新型、融合性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创新和实践,形成了推动“五育并举”的鲜明路径。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有关“种子芯 禾下梦”的表述,思政和农业的结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又有机地串联了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等等,跨学科融合一气呵成;玉鸣小学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串起了各个学科,包括中医药文化与健康课程融合体育学科,中医药文化与审美课程融合美术、音乐学科,中医药文化与品德课程融合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等,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搭建得较为完善,项目式学习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86中也是我觉得比较有特色的学校之一,五育并举的新举措“韶华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过,关于“智”的重视与评价体系,也需要均衡。“五育并举”,讲求“并”,不能因讲求“美”“劳”,而忽略“智”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