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低调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4-04-27 02:02:30  发布作者:安博电竞网站


  近日,昆明市水弹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市节水办主任龚询木告诉网易新闻客户端,昆明经过7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为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

  “国外管海绵城市建设叫低影响开发系统,对于昆明来说就是七年前开始的雨水综合利用。”龚询木说,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虽然没有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但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早已开始。

  早在2009年,昆明市政府就发布了《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要求已建成企业、居住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条件的按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期配套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

  2011年,昆明市政府又出台《关于快速推进雨水污水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实施建议》,将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范围覆盖至全市各个县市。

  此外,昆明还相继开展了“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对策研究”、“水弹性城市规划研究”等,出台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工程、生态道路等设计图集。

  2014年12月,编制了《昆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首次从规划层面对低影响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提出了相关要求;

  2016年2月,昆明市节水办印发《昆明市建筑与小区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指南》,进一步规范了我市建筑与小区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与施工。

  可以说,昆明雨水综合利用的建设要求和标准,与住建部出台的水弹性城市建设设计指南低影响开发系统不谋而合。经过7年的探索与实践,昆明在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

  2016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建议》后,昆明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虽然没有申报第一、二批国家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但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并围绕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水弹性城市建设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水弹性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正紧锣密鼓的加快编制《昆明市水弹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同时,成立了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挂帅任组长,明确了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分工。其中,要求昆明市所有新建项目,包括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建筑和小区都要按水弹性城市的标准同期配套建设,在昆明五区八县一市同步实施。

  据了解,自2009年将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建设纳入节水“三同时”以来,昆明市新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项目中,已同期配套建成181个雨水综合利用项目,有68条城市道路采用了雨水生态断面技术,51个公园绿地补建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在主城三环路内已建成17座雨污调蓄池,总容积达21.24万立方米。

  龚询木透露,昆明争取在2017年申报第三批国家水弹性城市建设试点,在继续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的同时,正在做申报的相关准备。

  昆明水弹性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把水弹性城市建设与湖泊治理结合在一起。目前,滇池治理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治理,面源污染治理难点又在于初期雨水问题,昆明水弹性城市建设将结合滇池治理而进行,将滇池流域包含晋宁县纳入专项规划和试点示范建设,重点在于削减初期雨水的污染负荷,达到治理和保护滇池的目的。

  昆明主城紧邻滇池,地质和土壤情况不一样,有滨湖、山丘等各种特点,在水弹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山、水、林、田、湖”有机结合。目前,已明确的北片区和草海片区2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一个在盘龙江的源头(北部片区)--牛栏江滇池补水通道,通过源头治理来削减水污染负荷,控制径流量,削减面源污染负荷,保障优质水进入滇池,另一个是在草海片区,结合滇池治理,有效消减面源污染进入到滇池,从而对治理滇池发挥作用。

  北片区南至北二环,北至西北绕城高速、东至穿金路、西至盘江西路,面积21.37平方公里,以盘龙区为主,涵盖小部分五华区。草海片区西至碧鸡路,北至南二环、东至滇池路、南至南绕城草海隧道,面积18.96平方公里,水体面积占4.47平方公里,以西山区为主。

  网易新闻客户端了解到,除去盘龙区和西山区已有试点区域外,其他区县和管委会将按照该区域建成区20%的面积来进行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同时,要求滇池流域以外的其它郊县区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同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依托“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主要是通过渗水铺砖、下沉式绿地、渗排管沟/渠、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雨水收集池、调蓄池等来入渗或调蓄控制雨水,从源头控制雨水的径流总量,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综合利用雨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来促进城市的健康水循环,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说每个地方都能落实‘ 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具体建设时应按照具体每个项目的情况因地制宜实施。例如,昆明的真实的情况是旱、雨季比较分明,要利用雨水主要是季节性的利用,目前地下空间很多都是停车场,没地方建雨水调蓄池。同样,绿色屋顶的改造在大多数使用太阳能的老旧小区也是难以进行的,应根据真实的情况采取对应的工程措施。”龚询木说。

  昆明市节水办技术处副处长辛宇介绍,昆明雨季相对集中,水弹性城市的建设应以入渗优先,调蓄和回用为辅,采取就地分散消纳,避免以往快排的方式,以减少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目前,已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成了一批项目,比如环湖东路、金殿和黑龙潭公园、万和花园小区、俊发·滇池ONE、爱琴海购物中心空中花园、东方首座商业广场雨水调蓄利用系统等。

  “现在易产生一个误会,认为做了水弹性城市,所有淹水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其实水弹性城市建设是在一定降雨量的径流量控制,省的要求是建成海绵项目的区域70%的降雨能就地消纳和利用,但是如果在某个时段内出现强降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将水就地消滞不外排的,并不是说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淹水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原来的排水设施同样要继续发挥最大的作用,甚至要进行逐步提升完善,要通过种种措施综合发挥作用,才能减轻城市内涝。”龚询木说。

  以往在非机动车道喜欢用青石板等铺设,看上去漂亮,但并不利于雨水的下渗;在做绿化的时候,无论小区还是市政绿化,传统做法是绿化带高于路面,水不仅进不去,甚至绿地内的雨水还会外流至道路上,通过排水系统外排,所以当出现强降雨的时候,很多地方就会淹水……水弹性城市的建设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逐步提升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对传统的一些规划建设理念进一步调整或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市级很多部门、各个县区、各街道、小区、办事处,因此就需要各有关部门联动配合。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达到控制径流总量、减轻污染负荷、回补地下水、改善小区域气候、利用雨水资源等目标,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后受益的是广大市民。所以,在推广的过程中希望我们大家热情参加和支持,早日实现水弹性城市建设的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