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心城区设九个雨水排水分区 专项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发布时间:2023-11-23 22:49:58  发布作者:安博电竞网站


  面对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城市将怎么样应对?近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公示了《合肥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21-2035年)》和《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21-2035)》,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为持续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生产生活,合肥市制定了《合肥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21-2035年)》。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为1003.6平方公里。合肥市城镇类型为特大城市,规划目标是城市雨水管渠及泵站保证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积水;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保证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24h)以内的暴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或死亡。具体来说,合 肥市内涝防治标准需有效应对 50 年一遇24h设计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保证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 15厘米。

  本轮规划雨水排水分区分为南淝河系统、十五里河系统、塘西河系统、派河系统、四里河系统、板桥河系统、二十埠河系统、店埠河系统、空港系统等九大系统。规划一级雨水分区43个,二级雨水分区410个。根据雨水排水分区的划分,在每一分区内布置雨水管渠。其中,合肥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在排水体制上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其余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

  据了解,老城区由环城水系围合,服务面积5.2平方公里。由于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时间较早,现状管道、水泵设计重现期较低,其现状是开发密度较高,且用地紧张,规划通过源头分散多点调蓄、末端集中线性调蓄、信息化管理等措施,达成排水系统提标,兼具实现合流系统控污。

  原二里河河道现已改造为箱涵,现建有6座泵站。由于二里河沿线泵站建设年代久远、沿岸城市开发密度较高,近期将结合二里河沿线泵站修缮,对有条件的泵站进行原址扩建;远期结合二里河“揭盖”,在二里河-南淝河河口设闸泵,降低二里河水位,使沿线片区雨水自排流入二里河,取消沿线泵站。

  董铺水库汇水区拟对天龙路、响洪甸路、仰桥路、石牛路、皖山路、万泽路、湖光东路、香樟大道、上兰大道、长江西路主排进行翻排,同步废除香樟大道西侧地块内主排。

  南淝河上游区域拟对清一冲、清二冲、怀宁路、青阳路、合作化路、官亭路、北 一环路主排进行翻排,同时对琥珀山庄泵站、长丰泵站进行提标改造。中游左岸低排区拟对胜利北路、临淮路、南陵路、当涂路主排进行翻排;调整双河泵站、唐桥泵站等泵站服务范围,

  下游左岸低排区拟对幸福路枞阳路泵站主排进行翻排,并对区域内的红旗泵站、枞阳路泵站、陆小郢泵站进行提标改造。

  天鹅湖周边汇水区为已建自排区域,规划拟对银杏路、红枫路、习友西路进行翻排,对休宁路、齐云山路、习友西路、潜山路、万佛湖路、金寨路进行增排,使区域内排水标准提高。

  十五里河上游区域拟对潜山路、 合作化南路、宿松路进行翻排,对石台路、休宁路、东至南路、合作化南路、南二环路、屏山路进行增排。中游区域拟对习友路、 芙蓉南路进行翻排。下游区域拟对包河大道、上海路进行翻排。

  考虑地形特点与内涝风险,本次规划对合肥中心城区七大流域划分了防涝分区。其中,一级防涝分区25个,二级防涝分区289个。

  在防涝设施规划布局方面,结合城市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和下沉式广场等,合理地布局临时性的雨水调蓄空间。其中,南淝河流域设8个雨水调蓄池;十五里河流域设4座;塘西河流域设8座;四里河流域设4座;板桥河流域设1座;二十埠河流域设3座。近期拟结合南淝河森林公园、望湖城公园、环城水系、天鹅湖水体、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带设置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包河区(不含巢湖水面)和 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规划城镇集中连片建设的区域,总面积 1003.6 平方公里。本轮规划的目标是到规划期末,全面实现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全民共享绿色、 生态、安全的城镇水生态环境。

  本规划预测涵盖服务范围内2035 年污水总量为 574.8万立方米/天,为满足处理污水的需求,将规划30座污水处理厂,并按 665.5 万立方米/天处理规模对污水设施用地预控。同时依据地形地势,结合污水厂出水受纳水体,规划9个大系统,分别是南淝河系统、板桥河系统、二十埠河系统、十五里河系统、派河系统、店埠河系统、蒋口河、丰乐河和其他系统。其中,南淝河系统至 2035 年规划 6 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大科学装置中心净水厂、望塘污水处理厂、清溪净水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小 仓房污水处理厂和龙塘污水处理厂。

  在污水再生利用方面,规划形成系统、环保和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其中,规划净水厂(污水处理厂)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预留提标改造空间;再生水主干管建设应结合城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现状及规划进行设计。以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为主要途径,全面系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合肥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以独立焚烧为主、协同焚烧为辅,积极 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安全、环保、经济的综合利用处置方式。近期以“预处理+干化脱水+协同焚烧”为主,协同合肥市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热电厂等掺烧;远期以“预处理+干化脱水+焚烧”为主,多种方式并存,实现污泥从减量化到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升华。规划至2025年底,中心城区及协同发展区污泥处置设施共6座, 城区污泥处理规模将达 2290 吨/日;至 2035 年底,中心城区及协同发展区污泥处置设施共 10 座,城区污泥处理规模将达 6290 吨/日,满足预测量 5650 吨/日的污泥处理要求。(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面对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城市将怎么样应对?近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公示了《合肥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21-2035年)》和《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21-2035)》,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为持续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生产生活,合肥市制定了《合肥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21-2035年)》。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为1003.6平方公里。合肥市城镇类型为特大城市,规划目标是城市雨水管渠及泵站保证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积水;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保证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24h)以内的暴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或死亡。具体来说,合 肥市内涝防治标准需有效应对 50 年一遇24h设计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保证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 15厘米。

  本轮规划雨水排水分区分为南淝河系统、十五里河系统、塘西河系统、派河系统、四里河系统、板桥河系统、二十埠河系统、店埠河系统、空港系统等九大系统。规划一级雨水分区43个,二级雨水分区410个。根据雨水排水分区的划分,在每一分区内布置雨水管渠。其中,合肥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在排水体制上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其余区域采用雨、污分流制。

  据了解,老城区由环城水系围合,服务面积5.2平方公里。由于老城区排水系统建设时间较早,现状管道、水泵设计重现期较低,其现状是开发密度较高,且用地紧张,规划通过源头分散多点调蓄、末端集中线性调蓄、信息化管理等措施,达成排水系统提标,兼具实现合流系统控污。

  原二里河河道现已改造为箱涵,现建有6座泵站。由于二里河沿线泵站建设年代久远、沿岸城市开发密度较高,近期将结合二里河沿线泵站修缮,对有条件的泵站进行原址扩建;远期结合二里河“揭盖”,在二里河-南淝河河口设闸泵,降低二里河水位,使沿线片区雨水自排流入二里河,取消沿线泵站。

  董铺水库汇水区拟对天龙路、响洪甸路、仰桥路、石牛路、皖山路、万泽路、湖光东路、香樟大道、上兰大道、长江西路主排进行翻排,同步废除香樟大道西侧地块内主排。

  南淝河上游区域拟对清一冲、清二冲、怀宁路、青阳路、合作化路、官亭路、北 一环路主排进行翻排,同时对琥珀山庄泵站、长丰泵站进行提标改造。中游左岸低排区拟对胜利北路、临淮路、南陵路、当涂路主排进行翻排;调整双河泵站、唐桥泵站等泵站服务范围,

  下游左岸低排区拟对幸福路枞阳路泵站主排进行翻排,并对区域内的红旗泵站、枞阳路泵站、陆小郢泵站进行提标改造。

  天鹅湖周边汇水区为已建自排区域,规划拟对银杏路、红枫路、习友西路进行翻排,对休宁路、齐云山路、习友西路、潜山路、万佛湖路、金寨路进行增排,使区域内排水标准提高。

  十五里河上游区域拟对潜山路、 合作化南路、宿松路进行翻排,对石台路、休宁路、东至南路、合作化南路、南二环路、屏山路进行增排。中游区域拟对习友路、 芙蓉南路进行翻排。下游区域拟对包河大道、上海路进行翻排。

  考虑地形特点与内涝风险,本次规划对合肥中心城区七大流域划分了防涝分区。其中,一级防涝分区25个,二级防涝分区289个。

  在防涝设施规划布局方面,结合城市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和下沉式广场等,合理地布局临时性的雨水调蓄空间。其中,南淝河流域设8个雨水调蓄池;十五里河流域设4座;塘西河流域设8座;四里河流域设4座;板桥河流域设1座;二十埠河流域设3座。近期拟结合南淝河森林公园、望湖城公园、环城水系、天鹅湖水体、高速公路沿线绿化带设置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21-2035)》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包河区(不含巢湖水面)和 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规划城镇集中连片建设的区域,总面积 1003.6 平方公里。本轮规划的目标是到规划期末,全面实现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全民共享绿色、 生态、安全的城镇水生态环境。

  本规划预测涵盖服务范围内2035 年污水总量为 574.8万立方米/天,为满足处理污水的需求,将规划30座污水处理厂,并按 665.5 万立方米/天处理规模对污水设施用地预控。同时依据地形地势,结合污水厂出水受纳水体,规划9个大系统,分别是南淝河系统、板桥河系统、二十埠河系统、十五里河系统、派河系统、店埠河系统、蒋口河、丰乐河和其他系统。其中,南淝河系统至 2035 年规划 6 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大科学装置中心净水厂、望塘污水处理厂、清溪净水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小 仓房污水处理厂和龙塘污水处理厂。

  在污水再生利用方面,规划形成系统、环保和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其中,规划净水厂(污水处理厂)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预留提标改造空间;再生水主干管建设应结合城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现状及规划进行设计。以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为主要途径,全面系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合肥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以独立焚烧为主、协同焚烧为辅,积极 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安全、环保、经济的综合利用处置方式。近期以“预处理+干化脱水+协同焚烧”为主,协同合肥市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热电厂等掺烧;远期以“预处理+干化脱水+焚烧”为主,多种方式并存,实现污泥从减量化到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升华。规划至2025年底,中心城区及协同发展区污泥处置设施共6座, 城区污泥处理规模将达 2290 吨/日;至 2035 年底,中心城区及协同发展区污泥处置设施共 10 座,城区污泥处理规模将达 6290 吨/日,满足预测量 5650 吨/日的污泥处理要求。(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